返回我在首辅科举文里重生了 第151节  兔月关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“诶,小娃,小娃等等,你刚才说啥?啥生儿子的诀窍?”

这杂货铺老板姓张,叫张大河,今年已经快四十了,与家中妻子感情很不错,但无奈的是夫妻俩连着生了五个孩子都是哥儿姑娘,没有一个男孩,让夫妻俩很是失望。

他们夫妻也不是嫌弃姑娘哥儿,就是想要个男孩传香火,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普遍觉得没男孩,就是绝户,要被人欺负和嫌弃的。

所以张大河反应才会如此激动。

旁边几个邻居铺子的老板虽不缺儿子,但也很好奇,也都纷纷跟着围上来,七嘴八舌询问,

“哎哟,生儿子这种事情还真有诀窍啊?”

“这么大大咧咧的喊出来,真的假的?”

“小娃,你这个娱乐邸报,到底是个啥……”

这些出来卖报的报童,原本都是街上的乞儿,一点都不怕生,对于这份让自己能够穿上暖和衣服,吃饱饭的工作更是慎重又认真。

见周围来了不少好奇的人后,报童这才露出练习过很多次的讨喜笑容,大声的讲解,

“我不是小娃,我是京城第一娱乐报社的报童。各位叔伯们好,今天是我们报社第一期邸报的发行日,邸报上面刊印的是京城各大趣事趣闻……”

“我不识字,给叔伯们讲也讲不明白,一份邸报五文钱,叔伯们若是好奇,买一份回去观看即可。”

说报纸古代人可能要蒙圈,但说邸报大家就能理解,因为这个时代是有朝廷邸报存在的。

而五文钱在京城就是两个肉包子的事儿。

围住报童的几个都是店铺老板不缺这点,实在好奇那所谓的生儿子诀窍,立马就讨钱买了一份。

他们还都识字,不用去找书生念,自己站在原地就看了起来。

然后……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。

文章是用白话文方式写的,还有标点符号断句,内容很好理解,是以第一视角写的。

首先,文章开头就先表明了身份。

【大家好,我是京城第一娱乐报的总编辑乔楠。报如其名,我们报社的邸报,主要刊登内容就是京城的趣事趣闻,给大家带来愉悦和快乐为主……近期,京城最备受关注的事情,便是国子监学子刘某,哥扮男装读书之事……】

然后,文章中简单总结了下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,方便大家理解。

当然,其中难免夹带私货,总结的时候把刘钰形容得比较正面和悲惨。

【针对这件事情,就我个人而言,我觉得我们应该关注的,并不是刘某哥扮男装这点,而是从这件事中,我看到了“有教无类”四个字的悲哀,以及无知和愚昧……】

【都说教书育人,难道哥儿女子就不是人吗?不需要开智明理吗?再言,相夫教子,一个愚昧无知的妻子夫郎,又如何替丈夫教养儿女?】

【所以,我个人觉得在读书学习面前,无论男女哥儿都应该受到相同的教育,哥儿女子去书院读书并不可耻,我们反而应该高兴。因为这是我们景朝走向繁盛的开端……】

对此,俞州写了一堆后世常见的大道理,高帽子上去,成功将刘钰事件的重点转移。

反正大部分人都成功被带偏了。

不少男子看到这里都纷纷点头,觉得有道理,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妻子,怎么帮他们教孩子?男人又不可能每天呆在后院,和孩子相处最多的还是母亲母父。

嗯……妻子夫郎有学问确实很有必要。

不过,这既然是一篇犀利的点评稿子,自然不可能通篇都是这种平和的讲道理。

所以很快,文章就开启了嘲讽输出模式。

【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。而我也很好奇,大家都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,然后我们报社的记者们就出门进行了一趟暗访,带回来的结果着实让我觉得开了眼界。】

【有人说“刘某哥扮男装在书院与一群男子同吃同住,实在伤风败俗”……对此,我只能说这位兄台可能学识有限,未曾有幸到书院一观,不知书院情况,读书太少确实不能怪你。】

【当年战乱岁月,我辈先祖为保家园,无论男女哥儿老少,皆是提刀上阵,众人同吃同住,毫不避讳。】

【这也是伤风败俗吗?不,这是保家卫国,这是英勇无双。】

【战时岁月哥儿女子可提刀上阵,太平年间哥儿女子可执笔教儿育女,这头顶的天,哥儿女子也顶了一半,这份功劳不能被忘记。】

看到这里的百姓不禁都沉默了。

接着往下。

【还有人说“刘某被廖某瞧见哥儿贞洁印记,没了清白真是该浸猪笼”……非常抱歉,写到这里,我实在有点想笑。】

【因为我不太明白清白这两个字的定义到底是什么,既然兄台说有贞洁印记,那又何谈不清白之说?是否相互矛盾?】

【如果这样就是不清白了,就应该浸猪笼,那么拥有无数姬妾的男子又算什么?又该怎么办?】

【以上,是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